1、橡胶价格全年持续低迷 2013年,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持续波动低迷,天然橡胶价格呈现先抑后扬再纠结态势,全年价格走势在16600~27100元/吨,库存居高不下;合成橡胶价格低迷,企业开工不足,装置整体开工率在61%左右。受此影响,轮胎等橡胶制品销售价格也逐步下降。
2、橡胶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扭转向好 受橡胶原材料价格低迷影响,2013年橡胶行业除炭黑产业外,整体盈利状况基本呈现扭转向好。据中橡协统计,前10个月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5.45%,较前三季度提高了0.2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下行走势;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保持微幅增长,增幅走势趋平,其中轮胎销售收入同比为负增长;出口交货值增幅同比连续3个月正增长,但增幅微小。
3、一批国家产业政策出台或完成制修订 受工信部委托,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完成《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并上报给工信部。 2013年1月,商务部发布了《轮胎理赔技术规范》和《轮胎理赔鉴定人员专业技术要求》2个行业标准,并于9月1日开始实施;工信部4月份发布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并于5月1日起施行。 中橡协完成对《轮胎外胎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修订,并通过了海关总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审定;对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提出修改建议;受环保部委托,完成《橡胶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编制工作;受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委托,完成《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4、中橡协加快行业自律标准制定工作 在完成工信部立项的《绿色轮胎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基础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完成了《绿色轮胎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自律标准,已开始在行业内征求意见,预计2014年一季度正式发布;调查研究中国实施轮胎标签制度,研究设立“绿色轮胎技术支持中心”和编制《绿色轮胎环保原材料指南》等初步设想;完成了《轮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整合修订工作初稿;制定了《力车胎工艺技术规范》;完成了《胶鞋产品健康安全技术达标行业自律公约》;完成《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黄》行业自律标准。
5、轮胎投资热带动橡机行业产销两旺 2013年,轮胎行业又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粗略统计,新增全钢胎产能2000万条,半钢胎产能1亿条以上。受此影响,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又现产销两旺局面,2013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出口创汇达2.2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占全球份额的30%,连续10年位居榜首。
6、贸易摩擦形势仍然严峻 2013年,国外对中国橡胶行业的贸易摩擦仍然频繁发生。如*对华卡客车轮胎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美国对华非公路用轮胎展开日落复审,对我6家轮胎企业进行337调查;巴西对我自行车轮胎内胎发起反倾销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摩托车轮胎征收2.21~7.4美元/千克反倾销税等。面对国外频繁的贸易摩擦,相关商协会均迅速组织国内涉案企业积极应对,同时及时发布国内外橡胶产品进出口情况,呼吁企业做好预警。
7、杜仲胶装置建设和应用开发取得进展 2013年9月20日,全球首套万吨级合成杜仲胶——反式异戊胶(TPI)工业化生产装置在青岛投产,改写了世界无反式异戊胶万吨级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历史。同时,湖北杜仲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吨天然杜仲胶提取装置建成并试产成功。杜仲胶应用开发取得进展,青岛第派新材公司使用合成杜仲胶配方的轮胎胎面经德国权威机构检测,已达到欧盟AA级标准;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与湘西老爹生物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将天然杜仲胶应用于高铁减震等部件;合成杜仲胶在运动鞋中底使用也取得较好效果。
8、橡胶企业走出去及兼并重组取得成效 2013年,我国橡胶企业在走出去和兼并重组方面继续取得重大成果。如软控在美国阿克隆市成立了北美研发中心,加上欧洲和中国本部的研发中心,已经完成了研发的国际化布局;同时,完成了覆盖全球的5个销售大区的建设。双钱集团通过股权合作项目的增资和收购方式分别获得并持有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株洲时代新材与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德国采埃孚集团(ZF)签署主购买协议,斥资约2.9亿欧元整体收购ZF集团旗下的橡胶与金属业务(BOGE),成为国内汽车减震降噪产品重要供应商。
9、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实施环保升级 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和改善环境,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2013年将环保升级工作作为重点,确定了三大任务:淘汰“小三件”不安全设备,改变废轮胎粉碎工艺;制定环保型再生橡胶行业自律标准,淘汰煤焦油;改变再生胶高温高压脱硫工艺,采用常压连续环保脱硫工艺。
10、自动化信息化助推橡胶行业转型升级 由于企业环境成本、用工成本、物流成本等不断提高,亟须采用高端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这也是橡胶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对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需求迫切,很多企业都实施了工艺流程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加大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同时开始重视电子商务这一异军突起的销售新模式。